伺服系统的 “撞击式回原点”(也称为 “机械挡块回零”)是一种通过电机带动负载撞击机械机械挡块 **,触发触发限位开关信号来确定原点位置的方法。这种方式简单精度较低但成本低、结构简单,适用于对原点定位精度要求不高的场景(如送料机构、简单搬运设备)。以下是其工作原理、实现步骤及注意事项:
一、撞击式回原点的工作原理
二、实现步骤(以 PLC + 伺服驱动器为例)
1. 硬件连接
2. 回原点流程设计
ladder
// 回原点启动逻辑(按下回零按钮I0.1) LD I0.1 EU // 上升沿触发 SET M0.0 // 回零标志置位 // 回原点过程(低速向挡块移动) LD M0.0 // 回零标志有效 AN I0.0 // 未触发限位开关 = Q0.0 // 输出方向信号(向挡块移动) = Q0.1 // 输出低速脉冲(如500rpm) // 触发限位开关后停止并记录原点 LD I0.0 // 限位开关被触发 EU // 上升沿触发 R M0.0 // 清除回零标志 R Q0.0 // 停止方向信号 R Q0.1 // 停止脉冲输出 SET M0.1 // 原点完成标志置位 // 原点指示灯 LD M0.1 = Q0.2 // 原点指示灯亮
3. 伺服驱动器参数设置(以三菱 MR-J4 为例)
三、关键参数与优化
四、优缺点与适用场景
特点 | 详情 |
---|---|
优点 | 结构简单(无需高精度编码器原点标记)、成本低、抗干扰强 |
缺点 | 精度低(重复定位误差通常≥0.1mm)、有机械冲击(影响设备寿命)、回零时间长 |
适用场景 | 送料传送带、物料推料机构、包装机等对原点精度要求不高的设备 |
五、注意事项
撞击式回原点是低成本的简易方案,若需更高精度(如 ±0.01mm),建议采用 “编码器 Z 相原点” 或 “绝对值编码器原点” 方式,通过电子信号定位,避免机械撞击。